新闻动态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国际发展合作学院举行第五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想大讨论

聚焦国际发展学科建设与发展 提升人才培养与智库建设质量

——国际发展合作学院举行第五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想大讨论


2022年9月30日,国际发展合作学院第五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想大讨论”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讨论主题为“聚焦国际发展学科建设与发展 提升人才培养与智库建设质量”。来自商务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我校政治学部、经济学部、国际学院、研究生院、发展规划处、国际合作交流处、科研处、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的校内外专家领导共30余人出席会议。吴卫星副校长出席会议并发表总结讲话。国际发展合作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工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国际发展合作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王波教授主持。



王波教授和院长助理孙碧洋博士介绍了自去年10月份新任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国际发展合作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智库服务等工作的进展与展望。经过一年来的探索发展,学院成功申报自设“国际发展”二级学科,已建成“两系一中心”,建立起了科学研究的基础平台。推进国际化和跨学科教学研究团队建设,学院教师们均拥有国际化学术、科研背景以及全英文授课能力。同时还聘请了来自政府智库的专家和国际知名高校的外籍专家,学科范围涵盖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实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在人才培养上,学院已经开展了统招硕士博士项目、留学生项目和发展中国家人才培训项目。完善了留学生项目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以及统招硕士生培养方案、培养亮点和课程设置。在科学研究上,已形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完成多期《国际发展合作研究专报》。阐释了中国特色国际发展合作的政策理念,紧密服务我国国际发展话语体系建设。在国际合作上与外国专家开展合作,发表高水平论文,并联合开展大型学术讲座以及举办学术论坛。在社会服务方面,学院承接了外交部、商务部、国合署等国家部委委托的课题项目,以及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等,为未来学院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后校内外专家围绕学科发展等主题展开热烈研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全球发展中心负责人汤瑛副司长提出,去年习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国合署牵头落实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建立项目库、举办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等,期待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学院为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发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积极贡献。她认为,在学科建设上要落实三个结合,一要紧密结合“国之大者”;二要紧密结合我国事业发展方向;三要紧密服务我国话语体系建设。最后,她期待与国际发展合作学院实现更紧密的多方面合作。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家潘家华教授提出,国际发展作为新兴学科,应当定位在国际层面,以“共同、共享、共赢”为特色,遵循规则、利益、权力、人道等原则,在机制机理上则分为多边开放机制、多边封闭机制、双边机制、单边机制以及单元多元共存机制。重点关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灾害应对等领域,发掘学院在学科、学术、话语体系、教材体系方向的发展潜力。

中国人民大学原教务处长、国际关系学院原院长陈岳教授提出学科建设应找准三个定位,即在学科定位上分清学科之间的关系和重点;在结构定位上找到学院在学校整体布局中相应的位置;在功能定位上把握本科、统招研究生和留学生之间的层次关系,以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智库建设的工作中找好重点与突破方向。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赵可金教授分享了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的学科建设经验,提出要以融合、创新、国际化作为学院的发展方向。融合包括学科融合,即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三大社科需要融合发展。开拓国内研究空白,依托学院成立平台,在体制机制上积极创新。发挥贸大的国际化优势,关注重点地区,集中资源,聚焦热点问题研究。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殷成志副院长介绍了清华公共管理学院开展可持续发展硕士项目的具体情况,讲述了项目的历史渊源、发展和转型经验,以及当前的培养方向和实践环节设置,提供了的宝贵经验。

商务部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外经贸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王成安教授认为学院在发展阶段需要注重学科建设与教学结合,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通过智库研究带动教学,使科研和教学相辅相成。注重跨学科结合,结合政治经济,结合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发展与贸易,以及南南合作,开展学科建设。



政治学部部长,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教授认为国际发展合作学院各项工作近一年取得了重要进展,他充分肯定了国际发展合作学院以学科为发展的基础和依托的科学合理性。他指出,我国正处于重大历史机遇期,学院要紧密对接国合署,积极响应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结合学校特色,融合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以交叉学科平台实现发展。要以国家战略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特色发展为前沿,建设一流的国际发展学科,培养一流的国际发展人才。在具体发展策略上,要以研究生培养为重点,突出智库职能,突出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战略和全球发展。

国际学院蒋先玲院长认为国合院非常重视留学生硕博士生的质量管理,推出的导师团制度在全校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建议国合院在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中外学生书院制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在中外学生融合管理、提高留学生归属感、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方面探索出一条有益的模式。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崔凡教授提议在国际经济合作方向上,要结合贸大的发展历程,继承和发扬学校这方向的学科遗产。作为交叉学科,要把政、经、法、商,以及社会学和人类学融合发展。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李明教授强调需要夯实学科建设的微观基础,对标国内标杆院校,建立学术研究队伍和实践队伍,激励老师实现自我革命。要建立学术研究队伍和实践队伍,做好理论建设和业务拓展的平衡,实现科研引领教学,教学促进科研。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王颖常务副院长从智库建设角度出发,强调新型特色智库需要聚焦“新型”和“特色”关键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创新研究方式、内容、机制,服务于社会实践需求。研究生院徐雷副院长认为国际发展作为新型学科,可联合兄弟院校,做大做强学科。在人才培养上,要重视招生和课程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际发展合作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王波教授、沈思言副院长、张海森副院长衷心感谢各位校内外专家和职能部门领导对国际发展合作学院建设和发展的深入思考和建言献策。表示全院会认真思考学习各位专家的意见建议,继续团结合作,努力奋斗,不辜负学校领导和校内外专家的重托,推动国际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实现高起点、高质量的发展,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事业贡献力量。



吴卫星副校长参与了本次讨论并总结讲话,他感谢校内外专家领导的到会支持,并对学院在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国际发展合作学院目前已经拥有了较高的起点,应立足国际合作发展领域,做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与学科发展。同时应立足学院优势,加强智库建设,更好满足政府和社会的需求,在为国家和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方面发挥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