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新理财》:(肖慧琳)“新基建”助力“双循环”快速转型
(本文转自《新理财》)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想抓住其中发展机遇,则需认清我国现状。就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模式而言,“国际经济大循环”是改革开放时代下的正确选择,助力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居于世界前列。虽然我国综合国力快速成长,但是近些年受到“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外交方面等国际背景的不利影响,于是提出应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应对当前的新局面。对此可以考虑的是,如何借助“新基建”的力量实现“国际经济大循环”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快速转型。
双循环应有之意
实现路径
要想实现“国际经济大循环”有效转变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我们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国内大循环居于“双循环”的基础与核心地位,有效畅通国内大循环则成为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而畅通国内大循环就必须考虑产业循环、市场循环以及经济社会循环三个子循环,因为这“三个循环”关系着生产力、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扩大内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三个循环”角度,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完善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升级产业结构,打造高端价值链;二是努力促进生产与消费的“双升级”,有针对性地刺激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扩大中等收入人群规模;三是推进要素市场改革,畅通人流、物流、商流路径,加快劳动、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提升空间规划和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利于高效完成全面小康与脱贫攻坚任务。找到了“国际经济大循环”转变到“双循环”的原因及关键点,则需要进一步寻找突破口。可以借助以“5G”为领先代表的“新基建”优势力量,弥补我国在生产、消费、技术等领域的薄弱环节。以上海为例,上海依靠“新基建”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助力其创新能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上海成为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当地乃至全国提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借助“新基建”增强我国自主研发能力,充分发挥“新基建”的平台优势,助力关键环节研发,充分发挥创新基础设施利于产品研制、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的优势,从而促进科技创新,有效提升我国制造业创新水平,力争摆脱对国外先进技术与核心零部件的依赖,改善高端产业受制于他国的局面。比如上海和广西分别建立了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和中国-东盟信息港基础设施平台,利于提升我国相关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二,可借助工业互联网建立健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通过产业数字化和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企业与供应商和经销商的一体化程度,从而有效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与升级产业结构,助力形成高端价值链,获取产品的高附加值,提高我国自有资源利用率。第三,通过5G技术重塑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助力开展云办公、云带货、云学习和云购物等线上活动。从而通过“新基建”助力生产与消费的升级,刺激消费,挖掘新型消费市场潜力,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第四,通过发展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加快各类生产要素流动;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特高压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能源改革,增加市场投资潜力。“新基建”助力我国数字经济建设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中心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利于我国尽快实现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