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2019中国国际发展合作高端研讨会暨国际发展学科论证会成功举办

3月18日下午,2019“中国国际发展合作高端研讨会暨国际发展学科论证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行政楼成功举办。来自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中国-东盟中心等政府组织的领导,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国WTO研究会等学术机构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活动。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基地等企业界代表也出席了本次会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蒋庆哲教授致辞,校长王稼琼教授做总结陈述,国际发展合作学院负责人俞利军教授主持会议。

 

蒋庆哲

蒋庆哲书记致辞

 

王稼琼

王稼琼校长总结

 

场景

研讨会现场

 

俞利军1

俞利军教授主持

 

本次论坛围绕“国际发展合作理论”、“国际发展专业和学科建设”、“国际发展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三大主题,旨在探究中国特色国际发展合作理论,加强国际发展合作基础和政策研究,探索跨学科的体现鲜明时代特色的国际发展新专业模式,探讨本科生、研究生国际发展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我国高校国际发展合作学科建设。

 

首先,蒋庆哲书记在欢迎辞中表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适应时代的要求,决定成立国际发展合作学院,去年下半年就举行了揭牌仪式。其初衷是:一是推动国际发展领域的理论研究;二是探讨推进国际发展学科的建设;三是瞄准该领域的客观需求举行高端培训;四是想瞄准智库服务,用中国特色国际发展理论提供支持;五是结合学校的办学实践,从留学生方面进行探讨。这几个方面都在不同程度往前推进,今天这个会又是往前前进了一步,请这么多专家来,帮我们出出主意、把把脉,如何把这个路走好。”

 

蒋书记还回顾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历史,他说:“贸大在有关国际合作与发展方面有非常好的基础。我校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最早开展对外援助教学和研究的高等学府,也是中国6家开展高端援外培训的知名高校之一,在80年代初就成立过国际经济合作系。同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也是最早承担培养留学生的高校之一,目前在校留学生已经达到3400余人。为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再加上学校原来的办学基础,以及这几年我们成立的区域国际研究院、国际发展与创新研究中心、金砖国家研究中心等高端智库,同时还与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署、联合国工发组织等国际组织,包括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名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所以现在推进这个学院的建设和深入发展恰逢其时。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发展合作理论为核心,培育符合国际前沿的跨学科国际发展专业,同时致力于为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及国际组织系统培养各个层次的非学历教育国际发展人才。学院揭牌以来,各项工作都在有序推进,围绕这几方面的建设和发展,今天想请大家能够各抒己见,给我们把把脉,以利今后发展。”

 

接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周弘副主任就国际发展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讨论。她说,“我们的学科和专业调整设置面临一个比较好的开放的形势。教育部今年的工作要点之一,就是对目前的学科和专业设置进行调整,至少是学科设置的方法和路径上要有变化。我们现在的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是上世纪90年代做的,跟现在的发展有非常大的距离,所以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拓宽目前一级学科的范畴,就是跟国际接轨。第二个是自主权更大一点,选择一些学校,比如双一流高校,把学科和专业设置权进一步下放,早晚有一天会下放到贸大这样的层次。这也是我们今天开这个研讨会的重要原因。”在谈到人才培养等具体问题时,周弘教授建议实行本、硕联读,核心课程应涵盖宏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政治学、民族学等领域。

周弘

周弘学部委员讲话

 

再接着,瑞士新瑞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何志毅发表讲话。何教授认为,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新的中国人视野里的世界大格局。在这种时代背境下怎么办好国际发展合作学科,需要在找到自己独特的定位。国际发展跨了经济学、政治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应当融合创新发展。

 

何志毅

何志毅院长讲话

 

在研讨座谈中,山东财经大学校长赵忠秀教授就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人才培养提出了实现目标与新的探索方法。他认为本科课程面要广,研究生要专。专业上要专业加外语,实行复合。

 

赵忠秀

赵忠秀校长讲话

 

北京大学非洲史研究会会长李安山教授给出了他的感悟和建议。感悟就是:我国高校开设国际发展学科正当其时、条件具备、大有可为。他建议且行且建,本科和研究生起步,建立国际发展学会、学刊和数据库,组织国际发展行业联盟,还要加强文化交流。最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的发展路线图。

 

李安山

李安山会长讲话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政策和规划司副司长张黎华认为,我们以前的援助仿佛是作坊式的,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就是告诉你这个文该怎么写、可研该怎么做。现在发展到这个阶段,需要有更科学的理论研究来支撑我们的工作。国际上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中国也有一些;从国合署层面来讲,愿意与院校互动,也欢迎科研院校、研究机构参与到国合署的一些研究领域,同时也欢迎将来培养出的、经过专业培训的人才加入到对外援助的管理队伍中来。

 

张黎华

张黎华副司长讲话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王成安前副会长则强调,当前国家亟需国际发展合作人才,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义不容辞,而且高水平的援外和国际发展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好。

 

王成安

王成安副会长讲话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及教育涉外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潘国平教授明确表示,“国际发展学科建设,国际法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他认为,国际发展合作学科除了有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外,国际法这个学科必须要考虑。我国际法有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贸易法、投资法、知识产权,国际公法是重中之重,也是国际发展学科中最核心的,主要调整对象一是国家,二是国际组织。

 

潘国平

潘国平教授讲话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金旭表示,国际发展学科早就应该放在我们的议事日程当中:第一,合作学科,应运而生;第二,授人以渔,专业分工;第三,发挥长项,填补真空;第四,长远打算,细雨无声;第五,重点培养,以政促经;第六,推动项目,注重民生。

 

金旭

金旭会长讲话

 

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利华教授希望进一步对国际发展的概念、定义等界定清楚。

 

张利华

张利华教授

 

同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发展规划处仇鸿伟处长认为作为一个学科,需要一个基本的理论架构和清晰的培养目标。

 

仇鸿伟

仇鸿伟处长讲话

 

中国农业大学李春顶教授则建议国际发展研究应当从国际比较入手,在探索中国特色的国际发展合作理论和道路的同时,牵头形成发展中国家以新兴市场为主导的体系和学科发展方向;国际发展合作的范围和概念应该可以更宽泛;要关注投资国和利益国相互之间的关系问题。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陈宗法副总法律顾问从国家电力行业的角度谈了体会,认为海外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央企国际化人才短缺、人才培养要有具体措施,建议加大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和外语人才培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科研处王永贵处长、国关学院戴长征院长、英语学院刘金兰书记、国际处李小萌处长、区域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吴英杰、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崔凡教授、金融学院何自云教授,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文化旅游部副主任周惠,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王培志、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毅,北京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基地李建勋总经理、中国蓝色光标技术创新孵化中心王鹏云总经理,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效民副教授等专家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戴长征王永贵

李小萌刘金兰1

周惠 何自云

李毅 王培志

王鹏云 李建勋

张效民崔凡

 

王稼琼校长在总结中说:“学科建设,第一点就是谁能抓先机的问题,谁能看好或者认识到一个新的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抓住这个先机,就可能在学科建设上能占主导地位。我们面临国际发展学科这个对中国来讲新的领域,走的最快的前提是我们把基础、把学科论证的工作做好。也就是毛泽东同志那句话,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

 

王校长认为,真正论证好以后,发展起来可能速度会更快一点。今天通过这个论证会,这个目标一部分达到了,听专家讲这个学科的特点、特征、未来发展的趋势等等,对我们下一步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根据大家的意见,尽快吸收下来,组建班子,然后把一些相对成熟的,比如制度建设方面的、高端培训方面的、中外合作项目方面的、留学生培养方面的工作首先做起来。然后在学历教育这方面,我们再充分做准备,看看是从研究生开始做起还是本科跟进。总之,我们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国际发展学科建设问题,我们希望尽快把这个事情做起来,根据大家的论证意见,尽快做起来。

 

会议主持人、国际发展合作学院负责人俞利军教授认为:“开设国际发展专业不但有利于整合提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各传统优势专业,而且还会加速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一级学科,可以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迫切需求,有效及时服务国家战略。”

 

本次研讨会在取得基本共识后,圆满落幕。

 

最后合影

合影留念